应用层
- 网络应用模型
- 客户服务模型
- 服务器接受请求,客户机发出请求
- 地位不平等,服务器一定程度上管理客户机
- 客户机不相互通信
- P2P模型
- 任务可分配给任意节点
- 地位平等
- 网络健壮性强
- 客户服务模型
- 域名系统DNS
- 域名查询
- 递归查询 - 主机只向DNS服务器发起一次查询
- 迭代查询 - 查询后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找谁,接下来查询工作仍由域名服务器做
- 域名查询
- 文件传输协议FTP
- 在工作时使用两个并行的TCP连接 - 控制连接端口21,数据连接端口20
- 数据连接 - 主动模式PORT与被动模式PASV。区别在于主动模式是服务器去连接客户端;被动模式是客户端去连接服务器
- 电子邮件协议
- 懒得总结了直接抄GPT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邮局协议版本3)是电子邮件系统中两个核心但功能完全不同的协议,主要区别体现在作用场景、传输方向、核心功能等方面。以下是详细总结:
一、核心功能与作用场景
- SMTP:
专门用于发送和转发电子邮件,负责将邮件从发送方的邮件客户端(或邮件服务器)传递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 例如:当你用邮箱客户端(如Outlook)发送一封邮件时,客户端会通过SMTP协议将邮件发送到你所属的邮件服务器(如qq邮箱服务器),再由该服务器通过SMTP转发到收件人所属的邮件服务器(如163邮箱服务器)。
- POP3:
专门用于接收电子邮件,负责将接收方邮件服务器中存储的邮件下载到本地客户端(如电脑、手机的邮箱APP)。- 例如:当你打开邮箱客户端查看新邮件时,客户端会通过POP3协议连接到你的邮件服务器(如qq邮箱服务器),将服务器中收到的邮件下载到本地设备。
二、传输方向与交互对象
协议 | 传输方向 | 交互对象(通信双方) |
---|---|---|
SMTP | 单向传输(发送方向) | 发送端客户端 ↔︎ 发送端服务器 ↔︎ 接收端服务器 |
POP3 | 单向传输(接收方向) | 接收端客户端 ↔︎ 接收端服务器 |
三、工作流程差异
- SMTP的工作流程:
- 建立连接:发送端(客户端或服务器)与接收端服务器建立TCP连接(默认端口25)。
- 发送命令与数据:通过一系列命令(如
HELO
验证身份、MAIL FROM
指定发件人、RCPT TO
指定收件人、DATA
发送邮件内容)传递邮件信息。
- 结束连接:邮件发送完成后,通过
QUIT
命令关闭连接。
- 建立连接:发送端(客户端或服务器)与接收端服务器建立TCP连接(默认端口25)。
- POP3的工作流程:
- 建立连接:接收端客户端与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建立TCP连接(默认端口110)。
- 身份验证:通过
USER
(用户名)和PASS
(密码)命令验证用户身份。
- 邮件操作:客户端可通过命令(如
RETR
下载邮件、DELE
标记删除邮件、LIST
列出邮件列表)管理服务器上的邮件。
- 结束连接:操作完成后,通过
QUIT
命令关闭连接,服务器会执行标记的删除操作(若有)。
- 建立连接:接收端客户端与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建立TCP连接(默认端口110)。
四、关键特性对比
特性 | SMTP | POP3 |
---|---|---|
主要用途 | 发送/转发邮件 | 下载/接收邮件 |
数据存储 | 不存储邮件,仅负责传输 | 邮件先存储在服务器,再被客户端下载 |
连接持续性 | 一次连接可发送多封邮件 | 一次连接通常处理当前用户的邮件后即断开 |
对邮件的处理权限 | 仅负责传递,不修改邮件内容或状态 | 客户端可删除服务器上的邮件(通过DELE ) |
扩展与安全性 | 可通过SMTP-AUTH认证、TLS加密增强安全 | 可通过POP3S(基于SSL/TLS,端口995)加密 |
五、总结
简单来说,SMTP是“邮件的搬运工”,负责把邮件从发件方送到收件方的服务器;POP3是“邮件的提取器”,负责把收件方服务器里的邮件下载到本地客户端。两者分工明确,共同构成了电子邮件的核心传输与接收流程。此外,现代邮件系统中,POP3常被IMAP(更灵活的接收协议)替代,但SMTP仍是发送邮件的主流协议。
6. 万维网WWW 1. 访问网址的协议 - http、DNS、IP、TCP 2.
本身是无状态无连接的协议 3. 分为持续连接与非持续链接 4.
持续连接还分为流水线与非流水线模式 5. HTTP报文 -抓包抓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