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论
总线概述
-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和共享的公共信息传播线路
- 总线的设备
- 主设备 - 发出总线请求且获得总线控制权
- 从设备 - 只能响应主设备的总线请求
- 总线的四种特性
- 总线的分类
- 按功能层次
- 片内总线 - 芯片内部总线,用于各寄存器和ALU之间的连接
- 系统总线 - CPU、主存、IO接口等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的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的控制总线
- I/O总线 - 用于连接低速外部设备的总线,通过I/O接口与系统总线相连,常见的有USB和PCI总线等
- 通信总线 - 也叫外部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间或与其他系统通信
- 按控制时序 - 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
- 按数据传输方式 -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 按功能层次
- 系统总线的结构
- 总线的性能标准
- 总线时钟周期 - 即机器的时钟周期
- 总线频率 - 时钟周期的倒数
- 总线传输周期 - 一次总线操作需要时间,包括申请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总线传输周期通常由若干时钟周期构成
- 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周期的倒数。实际是1秒内传送几次数据(eg. 一个时钟周期传送K次数据,则总线工作频率是总线时钟频率的K倍)
- 总线宽度 - 总线上能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
- 总线带宽 - 单位时间内总线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总线带宽 = 总线频率 * (总线宽度/8)
- 总线复用 - 一种信号线在不同时间传输不同的信息
- 信号线数 -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信号线总和
总线事务和定时
- 总线事务
- 定义 - 从请求总线到使用总线完成的操作序列
- 典型事务包括 - 请求操作、仲裁操作、地址传输、数据传输和总线释放
- 总线上数据传输方式
- 非突发传送 - 每个周期内先传送地址再传送数据,主从设备每次通常传送一个字节
- 突发传送 - 进行连续的成组数据的传送,寻址阶段发送连续数据单元的首地址,传输阶段传送多个连续单元的数据、每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字长的信息,但是不释放总线直到一组数据全部传送完毕
- 总线定时
- 定义 - 总线在双方交换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时间上配合关系的控制
- 同步定时方式 - 系统采用统一的时钟信号来协调发送和接受双方的传送定时关系
- 异步定时方式 -
没有统一的时钟,依靠传送双方相互制约的握手信号实现定时控制
- 根据请求和回答的撤销是否互锁,分为不互锁方式、半互锁方式和全互锁方式
- 每个字符都要开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字符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数据线上没有数据传输时处于逻辑1状态,发送方发送数据时发送逻辑0信号。传输过程数据位低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
- 半同步定时方式 - 以统一时钟为基础,但允许从设备通过 “等待信号”(如 wait 信号)请求延长总线周期
- 分离式定时方式 - 将一次数据传输拆分为两个独立阶段,减少总线占用时间,提高总线利用率。第一阶段:主设备发送地址和命令后立即释放总线(不再占用),从设备开始准备数据;第二阶段:从设备准备好数据后,主动请求总线,获取总线控制权后完成数据传输; 总线在两阶段之间可被其他设备使用,适合传输时间较长的场景(如磁盘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