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想与信念
- 理想的内涵
- 理想的特征
- 超越性 - 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 实践性 - 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 时代性 - 收到时代条件的制约
- 昔年的内涵
- 信念的特征
- 执着性 - 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 支撑性 - 是一个人经受实践考验而始终坚守理想的精神力量
- 多样性 - 高层次信念决定低层次信念,信仰是最大的信念
-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保障。离开理想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理想寸步难行
- 理想信念的作用
- 是精神之钙,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 昭示奋斗目标
- 催生前进动力
- 提供精神支柱
- 提高精神境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增强对正确思想昂的信仰
-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增强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理想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 理想与实现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不等同于现实,属于应然和尽然之间的矛盾
-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与制约
-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 理想中包含着显示,既包含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从根本上说,个人理想是由社会理想规定的。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导向,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指引。
-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社会理想是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 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当存高远”)
-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立志做大事)
- 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立志须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