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1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1.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2. 道德的起源
    1.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 社会关系式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 道德的本质 -
    1.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1. 首先,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2. 其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人类道德史上,一切道德上的兴衰起伏、进退消长,从根本上说都是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
      3. 再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4. 最后,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1. 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
      2. 道德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3.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道德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
  4.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 含义 - 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作用。
    2. 基本的功能
      1.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是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此外还有导向、激励、教育等功能。
        1.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3.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方式
    3. 基本的作用
      1. 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2. 道德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1. 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巩固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反对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社会主义道德

  1.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1. 道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2. 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 与社会生产方向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3. 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特征
      1.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
      2. 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
      3. 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2.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原因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3.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3.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 道德原则的含义 - 道德原则是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它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1.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3.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即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3.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4.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3个层次)
      1. 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2. 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 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2. 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的名言
    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4.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3.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 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 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3. 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道德难题提供了重要启迪
    4. 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4.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与阐发
    2. 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复古论和虚无论两种错误思潮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 中国革命道德的定义,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灵魂)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红线)
    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 修身节律,保持节操
  3.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 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遵守社会公德

  1.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 公共生活的特征
      1. 活动范围广泛性
      2. 活动内容开放性
      3. 交往对象复杂性
      4. 活动方式复杂性
    2.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的基本保障
      3.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文明礼貌
    2. 助人为乐
    3. 爱护公物
    4. 保护环境
    5. 遵纪守法
  3. 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也是公共生活
    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与扩展
    3. 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 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3.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恪守职业道德

  1.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1. 职业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2. 职业生活则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状态
  2. 牢固树立劳动最冠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观念
  3.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4.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最高层次要求)
  5.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1.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2.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5.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弘扬家庭美德

  1.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1. 注重家庭。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之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之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
    2. 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注重家教,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 注重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作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2.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 恋爱与婚姻家庭
      1. 恋爱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 恋爱是建立幸福婚姻家庭的前奏。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
      2.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2. 大力提倡家庭美德
      1. 尊老爱幼。子女要孝敬、赡养父母及长辈,父母要抚育、爱护子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2. 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3. 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4. 勤俭持家。勤俭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社会富足的保证。
      5. 邻里互助。邻里互助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做到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宽以待人、团结友爱。

锤炼个人品德

  1.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2. 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1.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 大学生的个人品德要求
  3.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1.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
    2.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总体而言就是要亲近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3. 强化坚定地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4. 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1.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 学思并重
      2. 省查克治
      3. 慎独自律
      4. 知行合一
      5. 积善成德
    2. 向道德模范学习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见贤思齐、崇尚英雄、崇德向善
    3.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 志愿服务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4. 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1. 知荣辱 - 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作用
      2. 讲正气
      3. 作奉献 -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4. 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