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定论
社会存在的概念 - 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 自然地理环境
- 人口因素
-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的概念 -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社会心理 - 底层社会意识,以感性认识为主
- 社会意识形态 - 高层次,以理性认识为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
-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依赖性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生产力 - 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与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 -
- 含义 - 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 内容 -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 - 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 -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 观念上层建筑 -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
- 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制度
- 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组织及设施 -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法庭、监狱
-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社会基本矛盾 - 是社会发展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动力、
- 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
-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买电脑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基本的标志
-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改革 - 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二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所进行的深刻的变革和革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
唯物史观
- 现实的人及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历史是无数个追求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是一定群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推进过程,是以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推进过程
-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人人创造历史,因为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不属于历史的创造者,最多是参与者
- 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 不管是设么样的人都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何和方向
评价历史人物
- 任何历史人物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到历史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 ## 混淆
唯物史观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 -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的组成
- 劳动资料(手段) -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 劳动对象 - 现实生产的必要条件
- 劳动者 -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因此是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